发布时间:2025-10-15 17:54:48    次浏览
1999年的香港电影《黑道风云之收数王》讲述了一个这样的故事:有头脑有胆色的阿细,因出身低微,只能当一名泊车仔,因店里欠下债务,被收数公司上门收数,在收数过程中,被好友介绍到阿查开设的收数公司中工作。但阿查为人手段下流,阿细大为不屑。一次收数的过程中,阿细靠自己的胆略调和了黑道大哥之间的矛盾,在大哥的支持下开设自己的收数公司,用自己的一套办法收数,生意一日千里,并取得事业爱情双丰收。收数,就是指我们现在所说的催债。在今天,随着银行坏账率不断攀升,P2P平台的坏账频发,催债这门生意反而乘势而上。以往的港片中“满身纹身、凶神恶煞”的催债人形象依然存在,更有媒体报道催收行业还存在着“艾滋病催债队”。饱受争议的催债行业更像是一个不太文明的江湖。然而,新三板上却出现了一家拟挂牌的公司,试图用“文明”的方式分食这片传言亿万市场的一份羹。 公司试图构建多元化的“催收”产业链 这家公司就是一诺银华(835592),其主营业务是以服务外包方式从事银行信用卡为主的个人信贷产品及其他信贷产品的催告及咨询服务业务。说明白点,公司实质上就是一家催债公司。2015年10月22日,一诺银华向全国股转系统提交了公开转让说明书,申请挂牌新三板,市场一度一片哗然。在中国,催收、私家侦探这些职业,更贴近灰色行业,合法性备受质疑。那么,一个从事灰色行业的公司,即将登陆资本市场,也揭露出催收行业衍生出的需求和欲望。一诺银华便试图从合法的角度去攫取该市场的黄金。公司的公开转让说明强调,“公司注重崇高的思想品格和严格的职业操守,实施现代金融服务外包机构的有效运营机制,对处理各类信用卡、个人贷款、汽车金融、融资租赁等产品及各阶段逾期案件,均已积累了丰富的处理经验和广泛的社会资源渠道。”他们催收的方式相对于香港电影中的情节,温柔许多。对于逾期欠款,主要是通过电话提醒、上门外访等方式展开,并且在催讨过程中采用全程录音,且将电话、上门及信函等多种催收方式完整记录,形成完整记录留底。而分公司的扩张,也显示了一诺银华的野心。公司已在大陆地区设立了37家分公司,并计划近期在温州、苏州、无锡、东莞等地新增设置分支机构及联络处,进一步强化服务渗透能力和直达区域。同时,公司还开设金融培训中心、人才智能管理中心等,为客户提供金融业专业培训、资产贷前贷后多维度管理等服务。一诺银华通过这些方式去健全金融外包服务的多元化产业链结构。 那么目前收效如何?从公开转让说明披露的营收来看,公司的盈利并不如其野心般可观。虽然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516.25万元、1307.48万元和1515.98万元,增长势头很明显。但净利润全部为亏损,2013年、2014年和2015年上半年公司分别亏损131.28万元、832.75万元和649.34万元。一诺银华给出的解释为:“因为公司业务承揽需要大力拓展经营规模,在各行政区域布设经营网点并招聘配套的业务团队,前期投入较大。” 催收平台野蛮生长 却仍处于“灰色”地带 说好的万亿市场呢?不着急,我们先来看一组来自银行业坏账率的数据。普华永道的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底,18家上市银行的信贷风险有所增加,不良贷款额达9482.8亿元,同比飙升48.61%,平均不良贷款率由2014年的1.22%上升至1.65%。为应对风险增加,上市银行相应加大了处理力度,共注销或转让了3861亿元不良贷款,较2014年增加了67%。同时,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今年一季度,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49.7亿元,同比增加了133%,这也让一些专业的催债公司开始活跃起来。一诺银华便是通过招投标程序入围多家大型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外包供应商名单。中信银行、招商银行、浦发银行和宜信都是一诺银华的客户。公司的客户会不定期将逾期账户信息分批次通过专线传输渠道委托给公司,公司将其规整后导入催收系统。然后分别通过地区属性和客户专案分配给各地分公司等。中信银行作为一诺银华的重要客户,2015年上半年,公司对中信银行的销售收入占营收比重的44.06%。除了银行,一诺银华的服务还包括P2P行业贷后管理。在P2P平台风险不断冒出的同时,催债公司打着“擦边球”在暗地里野蛮生长,催单侠、点金人、催天下等平台日益火爆也印证了这一点。原动天的CEO殷宾曾表示,稍微优质一点的不良资产,第二年就可以利润“翻倍”,利润非常可观。当前征信大环境的信用缺失以及对老赖的追捕惩处力度不足,导致这批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人赚得盆满钵溢。2015年12月28日,一诺银华收到了股转系统的同意挂牌函。然而,一直到现在,一诺银华却没有正式挂牌。在2月3日之后,一诺银华也没有再继续发布任何公告。这个公司曾想要将催收的“灰色地带”置于阳光之下,当阳光照耀之时,它却又再次退回原地。